找到相关内容502篇,用时5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金刚经》里的哲学思想

    相得见如来。何以故?如来所说身相,即非身相。"佛告须菩提:"凡所有相,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"就是说,所有的现象,都只是一种假象,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,这才算是看到了问题的实质。这揭示了现象与... 佛教不同于哲学的地方,在于哲学一种思想,一种系统的世界观,而佛教则更接近科学。哲学的正确与否,需要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去证实。佛教则不同,佛经中所讲的道理,更加要向着人的内心去求证,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302916444.html
  • 修行法门中念佛求生净土最殊胜

    有分,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了的,必须佛号真正有力量,妄想、杂念不起,西方就决定去了。世间一切法,只有这一法真的,其他都是假的。‘凡所有相,虚妄’牢牢把这句佛号抓住,这智慧。(摘录净空法师开示) ...以免自己错过这次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机会。   高僧广钦老和尚曾经开示道:“在家居士想要有修有证较困难的,还是‘舍下一切’一心念佛,求带业往生西方净土不要再堕娑婆才是最稳当的。”   出家人有的为了度...

    林慈超居士

    |净土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09070520511.html
  • 寻找上师·“大师”为师?

    怎么来的怎么去,善待自己的唯一法门,不论好或坏,都不会为自己带来无法摆脱的困扰。   “佛告须菩提,凡所有相,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……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、即非菩萨...计较,很难为外人道。老公不出名就没饭吃,老师不显赫就很难展现大师的威风,自己的信心也容易为诸多细故而萎缩,老师行情看涨,大家的信心也跟着膨胀,这人之常情,毋庸置疑。   这又个没有答案的...

    陈念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0643849.html
  • 科学的证明

    场又有物质,因为场才是唯一的存在。物质和时间只是人们的错觉。”而佛经上告诉我们:“凡所有相,虚妄。缘起性空,诸法无我。”   原子弹的爆炸,证明了爱因斯坦质量-能量转换定律的正确性。更让人们惊奇...佛经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讲的。   佛在《金刚经》中自称:如来真语者。实语者。如语者。不诳语者。不异语者。   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中说:如来以无尽大悲。矜哀三界。所以出兴于世。光阐道教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5346812.html
  • 论中国人的宗教信仰

    式,阐发了“凡所有相,虚妄”、“实相者则是非相”,即世界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的唯心主义认识论,它提倡修行者应“离一切诸相”而“无所住”,即对现实世界不留恋执著,并用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去降伏妄心,...所以兼于此二者之结合,菩萨自我牺牲,利益一切众生的,如此,以其多情之盛和觉悟之高又如何会于俗世之迷人有些许不快呢?   再有,寺宇之中,芸芸众生,以敬香礼拜为矢,得佛保佑为的,跪则许诸多愿,其内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2448968.html
  • 儒耶佛耶皆圆通

     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,离一切相方见如佛。   这里,上联取意《金刚经》“凡是有相,虚妄”,下联取意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。   前面正中圆通宝殿,相当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。大殿正门对联为:  ...意义上的升华。   圆通寺不在深山而在闹市,山门两旁悬挂一副楹联:   古刹居闹市,车水马龙,看你如何安身?触目为纷扰相;   佛缘注心灵,游客观众,谁能够敛意?随机所到极乐国。   寺外世间的...

    刘建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4651083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里的哲学思想

    !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。何以故?如来所说身相,即非身相。”佛告须菩提:“凡所有相,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”就是说,所有的现象,都只是一种假象,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,这才算是看到了问题的实质。这...《金刚经》里的哲学思想 佛教不同于哲学的地方,在于哲学一种思想,一种系统的世界观,而佛教则更接近科学。哲学的正确与否,需要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去证实。佛教则不同,佛经中所讲的道理,更加要向着人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3952968.html
  • 如何对待轮回

    称得上解脱,超凡入圣了,虽然后面还要经过漫长的修证,直到圆成佛道。但我们亦不可就此认定轮回的实有。所谓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;又谓诸行无常,生灭法。轮回也是有为法,也是有生灭的,一个相。凡所有相,虚妄。轮回也不例外。轮回这个相从哪里产生的?从我们的心中产生的。这个心不是本心,而是造作的妄心,我们无始以来,一念不明而有的妄想心。因为有了这个妄想心,而有了山河大地,有了一切有为法。大家千万别误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3053356.html
  • 般若为导 净土为归

    吧,《金刚经》说得再清楚不过了,“凡所有相,虚妄”,“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。”大般若经中,佛反反复复地给我们讲解这种缘生缘灭的真相,真可谓苦口婆心。  这种缘生缘灭无常的程度,绝不世间人所能感觉...,才彻底明白,就是其他四个阶段,重点还是讲的般若。  “般若”一词,属无恰当词汇而不翻译的。她的梵文原意“大智慧”,不是世间的一般智慧。大到什么程度?她是告诉我们“诸法实相”。“诸法实相”什么...

    袁树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0453639.html
  • 儒家五常与佛教五戒

    语言虚妄不实的,以骗人为目的,故称妄言;绮语,即指言过其实,曲意奉迎,粉饰太平之语,也就是讲好听话迷惑他人,令他人造作不善之业,故称绮语;两舌,即搬弄是非,挑拨离间,向此说彼,向彼说此,斗乱两家,...儒家五常与佛教五戒  中国的道德范畴,有这么两条主线:一佛教的‘五戒’;二儒家的‘五常’学说。由于历史的原因,此二者时人都感觉陌生、遥远,因之于这种陌生,所以也让太多人站在了道德的边缘。但无疑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1655997.html